近视、老花要戴矫正眼镜,夏天出门要戴墨镜,沙尘肆虐时要戴护目镜……巨大的需求让眼镜店四处“开花”,配个眼镜有的两三百,有的则好几千,差价巨大;验光不准、随意加散光、镜片质量堪忧等问题也频频曝光。
验光配镜三大乱象
潘家园位于北京东三环附近,是全国有名的眼镜集散中心,那里暴露出的种种问题,成为眼镜市场的典型代表。
在潘家园地区,短短数百米的街道上分布着四五家大型眼镜城。每一家里面,大大小小的店铺一家挨一家,嘈杂又拥挤。这里批发与零售相结合,来配镜的人络绎不绝。在这里,记者发现了几个乱象:
乱象一:验光不准确。记者刚一走进规模较大的北京眼镜城,沿路便不断遭遇“拦截”。记者在一家店铺选好眼镜后,被店员小李带到位于另一栋楼里的“验光室”。小李先询问记者是否需要验光,不想验的话可直接报度数配镜。记者问道:“验光不需要专业资质吗?”小李的语气很不耐烦:“我们都经过培训,验光没那么难。”
测视力时,记者留意到,视力表与眼睛的距离远没有达到规定的5米。当记者提出质疑时,小李随口说道,“这是专门量过的”。小李边说边熟练地打出了验光单,并让记者试戴双眼550度的验光镜。但记者几天前刚在北京同仁医院测的视力是:左眼450度,右眼500度。不到5分钟时间内,小李就完成了验光到试戴的全过程。
乱象二:真假近视不区分。在眼镜城,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配镜,其中不乏初次配镜者。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分科学会委员韩清教授说,儿童首次验光,必须在眼压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散瞳检查,以确定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。但记者调查到的眼镜店,都忽略了散瞳这一重要环节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视光门诊副主任姚春艳指出,眼镜店不具备处方权,不能给儿童做散瞳,但不跟家长沟通就乱配镜,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。
乱象三:自制墨镜片。许多近视的人会购买墨镜夹片来防太阳光,但记者发现,这些夹片竟是店铺自制的:几个盛着深色液体的茶缸,放在电磁炉上,散发着刺鼻的味道,店员将透明镜片扔进液体“煮”一会儿,一段时间后,墨镜夹片就“出炉”了。
劣质眼镜加重视力问题
针对上述乱象,姚春艳指出,眼镜城的配镜流程太简单。在正规医院配镜,医生先要了解眼睛的基本状况,是否存在斜视等问题,然后查瞳距、验光、测散光度数、进行红绿测试等,老花眼还要进行附加度数检查。一般来说,仅验光就需要15分钟至半小时,需要专业验光师进行。
至于染色墨镜,专家表示,不当染色方式容易造成眼镜透光率不佳,会导致视疲劳等问题,刺鼻的染色液也可能存在健康隐患。
“劣质眼镜的危害就像吸烟、酗酒,让人不知不觉受害。”中国眼镜协会发布的公益短片中这样描述。2014年,国家质检总局对北京、天津、上海等十省市的眼镜产品进行抽查,发现近三成产品质量不合格,包括镜顶焦度偏差、柱镜轴位方向偏差、光学中心单侧水平偏差等问题。据测算,我国每年的眼镜需求高达1亿多副,也就是说,每年有近3000万人佩戴不合格眼镜。
据不完全统计,国内80%以上的屈光检查记录仅有验光结果,没有进行视功能检查;验光不准确、眼镜装配质量不合格发生率很高,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年度抽查发现,有些地区眼镜装配质量不合格率竟高达60%以上。
姚春艳解释说,以镜片光学中心偏移为例,这会导致双眼光学中心不一致,诱发眼肌失衡,进而产生视疲劳、斜视、弱视等后果。黑龙江省视光技术协会副会长郑玲教授表示,很多小眼镜店通过电脑验光取代综合验光。对于正常眼睛,电脑验光机可以较快测出屈光度数,但也仅仅是参考值;而对于做过眼部手术的人,电脑验光的结果误差较大。因此,专业的人工验光不可或缺。